如何修证佛法第 22 部分
什么气脉流通啦,河车在转啦,就是觉状
在自
捣鬼,没有把五
念
掉。
海量小说,在【卧铺小说吧】
有许多修到很清净,但
是病,说
没有功夫嘛,很定,心里
洞洞,但几十年连病都转
了。真到临
时,那
念
了,就跟着昏沉
去,那么
所得的
念清净,老实说是唯
的,是随着
健康
的。这样靠得住吗?
可能。
次
略讲到临济禅师的四料简,现在再加以说明。临济禅师的四料简,是
育方法,也是
们用功、了解自己的方法,同时是告诉
们三乘——声闻、缘觉、菩萨
的修持方法。
“至晚小参曰:有时夺夺境,有时夺境
夺
,有时
境两俱夺,有时
境俱
夺。克符问:如何是夺
夺境?”
克符是辅助临济开宗的,临济当时只有三十几岁,敢开宗。黄檗说:
去,自有
帮忙。
个克符,
个普化和尚,都是临济的老
辈,都是悟了
的。
这两个老辈给
当辅导,故意问错话,临济
子就打
去了,两
乖乖地挨打,
家
看,两个有
的
都听
的,自然没有话说,这样就把临济给捧
了。所以学问
德
,没
捧还是没有办法,矮子是
抬轿子的。
克符看这班
吭
声,就只好故意问了:如何是夺
夺境?
师曰:“煦发生铺地锦,婴
垂发
如丝”,这是当时的
育,
成诗,在当时还算是
话的。什么
夺
夺境?比如“呸”的
声,三际托
。
得好的
,
都忘了,很清净地在那里。
们当中也有些
,瞎猫
到
老鼠。这堂课是讲给有这种经验的
听的,这是四加行里头比较中心的。
忘了,境界还是有,功夫真
到这样,
论是
家、净土、禅宗都
容易。
这个夺的境界,如
天的太阳,照在万
,生机蓬勃。
的外形
管有衰老,自
的清明却没有
,永远保持这个境界,这是夺
夺境。由凡夫到小乘定的境界,守住
个
,形
管
。这个东西没有
。
符曰:“如何是夺境夺
?”师曰:“王令已行天
遍,将军塞外绝烟尘。”境界没有了,
还是
,山还是山,
还是
,这时心中没有烦恼、没有妄念,即百丈禅师说的:“灵光独耀,迥脱
尘”,自
本
,清明自在,
个命令
去,整个天
太平。心里头没有战
,没有念头,但是
还是
,没有境界。这时才真算有点入门的样子。
符曰:“如何是境两俱夺?”师曰:“并汾信绝,独
方。”每句话都答得很够文学气味。时当晚唐、五代,军阀割据,山西、河北各据
方,彼此
通封锁,
相往
,
外隔绝了。各
独霸
方,也就是小乘罗汉境界,只守着
个
,如达
祖师告诉二祖:外息诸缘,
心无
,心如墙
,可以入
。这是
境两俱夺。
符曰:“如何是境俱
夺?”师曰:“王登
殿,
老讴歌。”
还是
。像
们,学了几十年佛,搞了半天,
点境界都没有,这也是
境俱
夺。可见临济禅师的这个
境俱
夺,
是凡夫境界,而是佛,是
彻
悟,
切众生本
是佛,
切现成,
修的。
临济禅师的常
育法,也
外这四句的范围。有时某
学问特别好,到
那
,
却说:“
是的”,把
驳得
点理由都没有,使
觉得很窝囊,这就是夺境
夺
。
有时又说学问蛮好,可惜功夫没有到,还是挨骂,这也是夺境
夺
。
有时两样都是,搞得
没路走,
境两俱夺。
有时揍顿,
境俱
夺。
临济宗的育方法,灵活而
固定。
特别
提醒
家,禅宗是有流弊的,所以
家
同时参考天台宗的修持方法,以及密宗黄
宗喀巴
师著的菩提
次第广论,还有永嘉禅师的永嘉禅宗集。
这位永嘉禅师,把天台宗与禅宗的华加以综
,明
地指
,由凡夫到成佛,
定
修到“三
成就”——法
、报
、化
圆
。
证得法,有断德,能断除
切烦恼、
切习气。
报也
自受用
,自己受用。比如
们有
个
在,是因法
的无明而转化所生,是报
。如果悟了
,修成功了,就转成自受用
。自己
有五种神通,智慧圆
,有五种妙用。有智德,有
智慧福报。
化是
化二
,为
切众生化
千百亿,
化度
。
化二
有
恩德,
慈
悲。
永嘉禅师又说:
法痴即般若,般若无著即解脱,解脱
灭即法
。
般若无著即解脱,解脱灭即法
,法
痴即般若。
解脱灭即法
,法
痴即般若,般若无著即解脱。
当们修证法
时,
注意,
痴迷,许多
执著
的境界,
皆
直定
去,往往会贪恋其中。憨山
师讲“荆棘丛中
足易,月明帘
转
难”,在清净境界里,
到转
入世。所以
到法
痴,就是般若,是
智慧。
永嘉禅师在永嘉禅宗集中,分十章叙述见地、功夫与行愿,其中第八的简示偏圆,及第九的正修止观两篇,
其须仔
研究。
指月录卷六,圭峰禅师作禅源序略曰:“禅是天竺之语,云禅那,此云思惟修,亦云静虑,皆定慧之通称也。源者,是
切众生本觉真
,亦名佛
,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明为禅。此
是禅之本源,故云禅源,亦名禅那。理行者,此之本源是禅理,忘
契之是禅行,故云理行。然今所述诸家述作,多谈禅理,少说禅行,故且以禅源题之。”
懂得这个理
禅理,忘
是没有妄念,没有烦恼,心
了。
代表
绪、妄想、妄念等等。契之是证入。
唐末禅宗的况,已流于多说禅理,少说禅行的趋
,所以今天随
讲禅宗,那更
是禅了。自唐宋以
,毛病已
了,圭峰禅师看
去,才作禅源这本书。
“今时有,但目真
为禅者,是
达理行之旨,又
辨华竺之音也。然非离真
别有禅
,但众生迷真
尘,即名散
。背尘
真,方名禅定。若真论本
,即百真非妄,无背无
,无定无
,谁言禅乎?”
有些只晓得明心见
的
理,却
本
懂这个
理是
实证的。
在指月录这本书中,记载古代禅德,如何见,如何修持用功夫,如何行愿,统统讲了。
留给
们的法
太多,只是
们自己没有用功,没有去看,更没有去研究,自己智慧没有开发,所以看
藏嵌在泥巴墙
。每个有成就的
都很慈悲,把东西留
给
们,希望能帮助
们学有成果。
古观心的路线,所谓三际托
,是很简单的。打坐时,什么功夫都
用,只
能够在
念
去,
念未起时,保持中间这
段
,就行了。由这个起修,自然会了解释迦拈
,迦叶微笑的公案。若
到,就假装中间这
念
了也可以。这
点假装就是种子,由这个种子自然会开
,会结果。这几句话很重
,很重
。
指月录卷:“世尊在灵山会
,拈
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
立文字,
外别传,付嘱
诃迦叶。”
佛说的话中,包括了见地、修证、行愿。“正法眼藏”这句话,可以参考山说的:“目
无法,意在目
,
是目
法,非耳目之所到。”见地、修证、行愿,也都在里头。所以
山的
子洛浦说,先师意,简直没有
知
!
面提到,心境如果能
到三际托
,永远保持如此,夺
夺境——
境
,就可以证果,也可以发神通,还可以了分段生
。当然
易生
仍未了,这
段须特别注意。小乘可了分段生
,
能了
易生
。再
步的
,可以了分段生
和
易生
,而
生
——
本无明,并没有破。
生如何了呢?指月录卷二:文殊问阉提遮女曰:生以何为义?女曰:生以
生生为生义。殊曰:如何是生以
生生为生义?女曰:若能明知地
风四缘,未尝自得有所和
,而能随其所宜,是为生义。
殊曰:以何为义?女曰:
以
为
义。殊曰:如何是
以
为
义?女曰:若能明知地
风四缘,未尝自得有所离散,而能随其所宜,是为
义。
们的生命是怎么
的?第
个生命怎么
的?由无始而
。无始以
,为什么
?——
生而生,生而
生,是生的
理。
们的
是四
拢
。搭成了
个
子,虽然这四样东西和
,
成
个
,地还是地,
还是
,
、风还是
、风,各
相涉,各安本位。“而能随其所宜”,还是相互
和颜悦
,
拢
,构成了这个生命现象。
唯心、唯的关系都在这里,这四
,
们看它是结
的,事实
并没有和
。说无所
,又能随其所宜,就是楞严经
: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
只研究佛学,
把这个理拿到自己
用功,
证。若平时只晓得打坐,守着
个境界,瞎猫守到
老鼠,其实是只瞎猫。
参:“未尝自得有所和
,而能随其所宜。”也是生从哪里
的
理。
以
为
义,
认为
了?世界
谁没有
,
而
,
们看到
了,骨头也散了,实际
它们还是各安本位,而能随其所宜。
庵提遮女问文殊曰:“明知生是生之理,为何却被生
之所流转?”殊曰:“其
未充。”
庵提遮女问文殊:早就悟到了生
之
,却还被生
的
量带着。等于
们说:
明知
,就是
了,妄念就是去
掉,明知
这个,却没有用。
为什么被生所流转呢?现在有个
安
们。文殊说:
难
,
那个东西还是对的,
练习得还没纯熟。
量还没扩充,所以仍被生
所转。也就是修定的功夫未到。这里全讲功夫,功夫
到
行。若能把
解脱,
走
走,理论
可以
到,可是
们
到,因为其
未充。这个“
”,包括见地、智慧之
,以及修定功夫之
,这点很重
。
讲到“行”门,学佛的行最重。包括外在的行为及心理的思想、观念种种。
沩山禅师有两句名言:“实际理地着
尘,万行门中
舍
法。”
们
念放
,无所谓善、恶,无所谓是、非。善法
是,佛法也
是。就是六祖所说: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1.沉默的羔羊 (现代短篇)
3056人喜欢2.引龙 (古代短篇)
8604人喜欢3.穿越之卫宫士郎 (现代中短篇)
2307人喜欢4.最喉的三国 (古代中长篇)
7635人喜欢5.网游之最强放东 (现代中长篇)
4696人喜欢6.梦醒覆雨 (现代中篇)
4652人喜欢7.黄帝的咒语 (现代短篇)
1265人喜欢8.斗罗:提取杂质,俘获千仞雪芳心 (现代短篇)
8993人喜欢9.大罗金仙异界销荤(现代中篇)
3022人喜欢10.梦 (现代中短篇)
1780人喜欢11.灵武九天 (现代中长篇)
7481人喜欢12.你离鬼魅的距离有多远 (现代短篇)
5299人喜欢13.灵荤的眼泪 (现代短篇)
9394人喜欢14.宁愿 (现代中短篇)
8906人喜欢15.我在斗罗卖罐子 (现代中篇)
7637人喜欢16.(综漫 同人)当赛亚超人在侦探横行的东京做吃播 (现代中篇)
4904人喜欢17.无尽侵蚀 (现代中篇)
5826人喜欢18.平妖传 (古代短篇)
3770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