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起点第 1 部分

叶永烈 / 著
 加书签  滚屏 朗读

小说在WOPU9.COM--卧铺小说吧【闹相思】整理

记邮件找地址: dz@WOPU9.COM

附:【本作品自互联网,本任何负责】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部分:小引追寻序:关于“三部曲”答编者问 1

最近,作家叶永烈就的“三部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和《毛泽东与蒋介石》回答了编者的提问。

问:为什么写《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答:起因是几年经多方采访,写了关于中国共产诞生的三十多万字历史篇《的起点》,在建七十周年夕印,二十多家报刊加以连载、选载或摘载。朋友们建议继续写去,从“的起点”向。于是,井冈山、入瑞金、遵义,行了系列实地采访,又写四十多万字的《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可以说是《的起点》的续篇;

的起点》写的是“中国有了共产”;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写的是“中国共产有了领袖毛泽东”。

沿着中国革命的路继续写去。去西安、延安行了实地采访,还去重庆、南京、北京等有关的地方采访,写五十多万字的续篇《毛泽东与蒋介石》。这部篇写“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和中国民战胜了蒋介石”的历程。

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构成“三部曲”,百多万字,从中国共产诞生写到新中国诞生。

问:书名为什么的起点》?

答:因为中国共产的诞生,是中国之路的起点。

中国共产是中国的执政。《的起点》在中国共产诞生七十周年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在此之,还没有篇如此详地记述这事件。

这本书易,同时在港和台湾版,只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图书市场,改了书名。港版《中共之初》,台湾版则机密》——因为台湾读者几乎中国共产是怎样诞生的,所以这本书对于说是“机密”!

的起点》是带有鲜明政治彩的名字,《中共之初》则是中的书名,《机密》则带有浓厚的商业彩。从两岸三地对于同本书的三个同的书名,反映两岸三地同的政治倾向。

中国共产是在海诞生的。作为海的专业作家,写作《的起点》,可以说占了“地利”的优

的起点》采用T字形结构,即既以写横剖面为主——九二年中国共产诞生的断代史,又写及纵剖面——中共“”代表们的,这样给以历史的纵

问:为什么说“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答:《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这部篇是从特殊而新颖的视角——领袖史,写中国共产写毛泽东。

领袖是的舵手。的成败,领袖起很的作用,在定的条件甚至起决定作用。

中国共产九二年诞生之,没有成熟的领袖,因此早年“左”右摇摆定,像走马灯似的更换领袖: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到瞿秋的“左”倾盲错误,到李立三的“左”倾冒险错误,到王明、博古的“左”倾条主义,走右三“左”的曲折路。

毛泽东是中共“”代表,是中共创始,在开始,毛泽东在的地位并显山。在九二七年的八七会议,毛泽东排名第十二位(当然,当时排名顺序并很严格)。然而,坚持了条正确的路线,即坚持武装斗争,创立据地和政权,运用游战术和运战术,了蒋介石的多次“围剿”。虽然多次受到“左”倾中央的批判、打,甚至被剥夺军权,但实践证明了是正确的。特别是九三四年冬,征途中,在“左”倾军事路线指挥败于湘江,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威信扫地,、军毛泽东主持中央工作的呼声。这样,在九三五年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和军中的领袖地位,乃是历史选择的结果。

事实表明了历史对毛泽东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从九二年中国共产成立,到九三五年遵义会议,这十四年间经历了右三“左”的挫折;从九三五年遵义会议,到九四九年新中国诞生,也是十四年,在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打败了蒋介石,建立了中华民共和国。十四年和十四年的鲜明对比,表明了毛泽东的正确,表明了领袖的重作用。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正是基于以的思索写成的。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也分别版了港、台版。港版的书名是中的,《毛泽东之初》,而台湾版的书名,令可思议,《毛泽东的掌权术》!据台湾的市场况改了书名,但是易。

问:《毛泽东与蒋介石》写些什么呢?

答:蒋介石和毛泽东是国共两的旗手,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蒋介石与毛泽东的作和斗争,就是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就是国共两的关系史。

诚如美国总统尼克松所言:“半个世纪以的中国史,在很程度是三个的历史:是毛泽东,是周恩,还有个是蒋介石。”

正是选择了这么个特殊的视角,透国共两的领袖,即毛泽东和周恩与蒋介石的谈谈打打、打打谈谈、边谈边打、边打边谈,把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浓于本书之中。

运用“比较政治学”的手法,断将毛泽东和蒋介石行比较,比较们的思想,比较们的功。从们在二十年代初识,比较到七十年代们相继去世。

部分:小引追寻序:关于“三部曲”答编者问 2

《毛泽东与蒋介石》同样分别版了港、台版。台湾版书名就《毛泽东与蒋介石》,分两卷,而港版书名则《毛蒋争霸录》。

《世界报》多次以三分之版的篇幅,刊登《毛泽东与蒋介石》台湾版广告: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个传记多如牛毛,但将这两位影响中国半个世纪历史风云的国共两领袖,以比较政治学的手法写,本书应是第本。正因为作者选择了特殊的视角和所未用的手法,使本书令读者耳目新。”

问:这三本书为什么三部曲”呢?

答:面已经说

部《的起点》写的是“中国有了共产”;

第二部《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写的是“中国共产有了领袖毛泽东”;

第三部《毛泽东与蒋介石》写的是“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和中国民战胜了蒋介石”。

正是用这三句话,概括了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这三句话,也是中国共产半个多世纪历史的概括,所以三部曲”。

三部曲”是的代表作之在初版的基础,对全书行修改、补充,版新的版本。

问:“三部曲”是纪实小说吗?

答:是纪实小说。“三部曲”有很强的可读,是用文学笔调写史,属于新品种——“史文学”。它是文学与史学的结,讲究史实的准确。正因为这样,作了量的采访,也查阅了量的档案、史著。注重“两确”,即立论正确、史实准确。由于行了多方采访,掌了许多第手资料,因此这本书的容比较新鲜。

问:除了“三部曲”之外,近年还写了哪些作品?

答:《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和《毛泽东与蒋介石》这“三部曲”属于“系列”。关于中共十届三中全会的五十万字的纪实篇——《1978:中国命运转折》也属于“系列”。

还写了“黑系列”,中有“‘文革’系列”,即系列篇“‘四帮’衰”——包括《江青传》、《张桥传》、《姚文元传》、《王洪文传》四部篇传记。《陈伯达传》也属于这系列。此外,写的七十万字纪实篇《反“右派”始末》,同样属于“黑系列”。

还写了“名系列”,版《名秘闻录》、《名风云录》、《名悲欢录》、《名流侧影》以及《陈云之路》、《胡乔木传》、《傅雷与傅聪》、《梁实秋与韩菁清》、《是是非非何智丽》等书。

的《行走美国》、《行走俄罗斯》、《行走中国》、《受伤的美国》以及《五光十美丽岛》等,组成“行走系列”。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