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起点第 3 部分

叶永烈 / 著
 加书签  滚屏 朗读

部分:小引追寻“恒昌福面坊”原是块

记住【卧铺小说吧】:WOPU9.COM

博文女校是当年毛泽东、周佛海等中共“”代表住宿的地方。这所学校早在九三二年海滩消失了。,寻找所早已关门的学校的校址,毕竟比寻找当年李汉俊家容易些。

杨重光派了沈子丞,海市育局,翻阅解放海中小学注册簿。总算顺利,博文女校记录在案:“博文女校创办于七年,董事黄宗汉(黄宗汉原姓徐,嫁给黄改姓黄),校黄绍兰”该校曾三度迁址:最初在贝勒路,迁至蒲石路(今乐路),九二○年时迁入尔路(改名蒲柏路,今名太仓路)。

据此线索,杨重光往太仓路寻访老居民。虽然路名更换、门牌,在老居民的协助,还是找到了幢镶嵌着砖的青砖二层楼——这是毛泽东、周佛海等当年榻之。棘手的是寻找李汉俊的住——中共“”会址。沈之瑜约了杨淑慧,沿着贝勒路慢慢地走着、走着,诚如本书开头所写及的那样

走走走走,杨淑慧的蹙着。有点为难了:“沈同志,李汉俊先生家里,几次,可是现在仅有的点印象影迹皆无了。记得,当时李家的子是新造的,门正对着马路,路边片荒凉。门对面是片菜地,那里有家吹玻璃的棚屋作坊。可是,眼的贝勒路两旁全是子,已经面目全非了,昔的影子没有了!”“别着急,慢慢地找。”沈之瑜安。慢慢地、慢慢地踱着,杨淑慧极搜索着当年的残存的印象。三十年曾随丈夫周佛海去拜访李汉俊,也曾给李家信件。然而,毕竟已经三十年了,天翻地覆,世沧桑行行复行行。走到了贝勒路与另条马路的叉路然间有种似曾相识的觉。

向路打听那条横马路的名字。“这是业路。”得到这样的答复。业路?还是平生头回听见这路名。摇摇头,否定了自己头脑中闪的那似曾相识的印象。看到迷茫、疲惫的神,沈之瑜对杨淑慧说:“有点累了,早点休息吧,改再找。”

了数,杨淑慧忽地到了沈之瑜的办公室。,看得,有好消息!果真,有了眉目:原,这几天又独自到贝勒路寻访,终于证实那似曾相识的印象是错的。

业路,是与贝勒路起,在九四三年改名的。业路原名望志路,是在四年以当时海法国公董局总工程师望志的名字命名的。在九四三年据《关于还租界及撤废治外法权之协定》的规定,废除了“望志路”这路名,改用广西东南部的业县县名命名,称为“业路”(许多误以为“业路”路名是解放取的,“事业隆”之意。其实是九四三年取的。于无意之中,取了远的路名,直沿用至今)——与业路平行的另条马路,用广西东北部的安县县名命名,安路”。

在黄陂南路与业路的,亦即当年的贝勒路与望志路的,杨淑慧对家横写着“恒昌福面坊”字招牌的子,凝视良久,觉得很像当年李汉俊家。,当年的子是青砖中镶着砖,而如今旁边却是面写着个四块板那么的“酱”字,这是从未见的。个菜摊。在贝勒路反反复复逡巡,唯觉得此与记忆印象相似。把自己的意见,告诉了沈之瑜。这样,寻找李汉俊的旧居,总算找到了点头绪。但是,印象只是印象,有待于步查证。于是,沈之瑜往那里调查。那里的居民都说,酱园的董老板是“老土地”,住的时间最,最熟知那况。

那家酱园,挂着“万象源”招牌。老板董正昌,卖酱油、酒、醋、盐之类。娓娓,这才廓清三十个秋的幻。原,在九二○年夏秋之际,位姓陈的老太太资在那里建造了排五幢子。每幢底,独门入,黑漆门,黄铜门环,米石条门框,门楣装饰着浮雕,外墙是清青砖,镶嵌着砖——当时的海,流行着这种式样的石库门民居。这排石库门子,坐落在望志路,自东向西,门牌分别为○○号、○二号、○四号、○六号、○八号(改为业路时,门牌改为七十号、七十二号、七十四号、七十六号、七十八号)。

姓陈的老太太建造了这五幢子,并是给自己居住,而是租,坐收租金。租○六号、○八号两幢子的,是位姓李的先生。李先生把两幢子的隔墙打通,二为,李先生搬走了。

九二四年,董正昌把这五幢子全部租对这五幢行了规模的改建:把○○号、○二号、○四号改为三楼三底,把○四号的天井改成厢,又把外墙,写的“酱”字。这样,那三幢子成了“万象源”酱园。又把○六、○八号改成二楼二底,把○六号天井改成厢,租给了戚居住——成了二东。

戚在○六号开了当铺。久,又改开“恒昌福面坊”,屋里安装了摇面条的机器,生产挂面,外墙也刷成。如此这般,那得面目全非。难怪杨淑慧回回走了好几趟,这才敢说那有点像

董正昌所说的那位姓李的先生,显然是李书城——李汉俊的胞兄。

李书城当年的“官小。是孙中山的总统府顾问、国务院参议,租那两幢子居住。李汉俊从本留学归,住在家中。周佛海的《往矣集》中说中共“”是在李汉俊家中召开,亦即在李书城家中召开。李家,也就是的“恒昌福面坊”——望志路○六、○八号,是中共“”会址!个重的历史之谜,终于初步清了

部分:小引追寻毛泽东 董必武投关注的目光 1

中共海市委很谨慎,没有马业路子确定为中共“”会址。市委派业路、《新青年》编辑部、博文女校三拍了照片。

九五年五月,中共海市委派杨重光带着照片专程赴京。

杨重光是这样回忆的:“市委把照片到北京中南海。到京,接待的胡绳同志答应把这些照片呈请中央领导同志看看。“两天,胡绳告诉,毛主席和董老(引者注:董老,即董必武。毛泽东和董必武均为中共“”代表)都看了照片。们说:博文女校是‘’召开期间代表们住的地方,开会地点是在‘’代表李汉俊的李书城的家里。李书城在新中国成立任农业部,胡绳清确切的地址。

到农业部找到李书城。说:‘那时家在法租界望志路○六、○八号,现在路名和门牌都改了。’”这么,中共“”会址得到了证实。,毕竟事关重,中央又委托李达海,实地看看。

李达,毛泽东的老朋友,毛泽东总是称“鹤鸣兄”——字永锡,号鹤鸣。是中共“”代表,和李汉俊共同筹备中共“”,当然比杨淑慧更加熟悉李汉俊的家。解放,李达担任湖南学校(自九五○年二月至九五三年元月)。

李达业路,步入“恒昌福面坊”。连连点头说:“是在这里,汉俊的家是在这里。”李达的认可,富有权威。于是,业路排石库门子,被肯定为中共“”会址。中共海市委开始员“恒昌福面坊”乔迁。“哟,们住的原地!”“恒昌福面坊”的老板得知中原委,答应搬走。,搬迁总有个程,搬迁之修缮。这样,九五年七月——中国共产三十周年庆,作为中共诞生地的业路七十六号、七十八号,还挂着“恒昌福面坊”招牌。

九五年九月十六,在海蒲柏路十四号,两位部模样的,正在办理承租私的手续。这是“戴瑞记经租”——陈老太的账所在。那两位租者,是海市公共屋管理部。们受中共海市委的委托,向东陈老太租业路七十六号和七十八号两幢石库门子。“今起租?”账问。“今起租。”部答。“租金四十二点四折实单位。”“好,按月照付。”

方就这样谈定了租赁手续。所谓“折实单位”是解放初所实行的种以实为基础而以货币折算的单位。当时的租、工资、公债之类都按折实单位计算,为的是价波的影响。这种制度直实行到九五四年底才告结束。在起租时,每折实单位约民币旧币五千五百元,即现在民币五角五分,亦即月租为民币新币二十三元左右。这样,李汉俊的旧居,被中共海市委租了

二十天之——九五年十月八,中共海市委发通知:把业路的中共“”会址、老渔阳里二号《新青年》编辑部和博文女校,都辟为革命纪念馆。为此,成立了管理委员会,由夏衍牵头,担任主任,委员有恽逸群、陈虞孙、方行、沈之瑜、杨重光。管理委员会负责这三革命纪念馆的修复、整理以及筹备建馆工作。,又增加了周而复、叶以群为管理委员。

在这个管理委员成立的两个月——九五年十二月十八业路的小菜场,被迁往淡路。这样,那排石库门再嘈杂了。

九五二年五月二十二,中共海市委购业路七十六号、七十八号——再是向陈老太租赁了。在管理委员会指导,对中共“”会址行了初步修缮,屋里也作了些布置。

叶飞的耳朵尖,成为中共“”会址的第个参观者。曾经担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书记、福建省省、中国民解放军福建军区司令员,兼任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书记。九五二年六月三业路。那时,中共“”会址尚在部整理之中,从对外接待。

叶飞之行,很在中共中央华东局传开了。在“七夕——九五二年六月三十,魏文伯、曾希圣、柯庆施光临业路,成为那里的第二批参观者。

终于,在翌——九五二年七月海《解放报》,首次公开披了消息,在第二版登载新闻《海市革命历史纪念馆经年修建已初步完成》。在同,还发表了杨重光的文章《星星之,可以燎原——记海三个革命历史纪念馆》。

现摘录杨重光的文章于:“在海复公园北面业路、南昌路、太仓路这几条毗连的路,有三座在中国革命历史有着极其重意义的屋。这就是中国共产诞生的地方——举行第次全国代表会的屋,成立的第个总部,以及在的第次全国代表毛主席等代表住宿的地方。去年中共海市委曾派了专,经几个月的勘察和对证,找到了原屋,经了修建、恢复了屋的原状,正式成立了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第馆、第二馆和第三馆。在纪念中国共产成立三十周年的今天,这几个纪念馆的成立,应是极有意义的事。

部分:小引追寻毛泽东 董必武投关注的目光 2

“五四运促成了中国工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结,在五四运年,先在中国好几个中心城市,如:海、北京、沙、汉、广州、济南等地,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九二年七月,中国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选举了十二个代表(引者注:现在也有认为应是十三个),在中国工业的中心和当时的工中心——海,举行了中国共产次全国代表会。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第馆就是中国共产次全国代表会故址。在三十年以,这里是望志路○八号,现在是业路七十八号,也是黄陂南路(即贝勒路)树德里七号。这是座临街的两层的普通子。在三十年以,即九二年七月(引者注:实际应是七月二十三),中国共产就在这座屋的楼(引者注:经董必武等实地回忆是在望志路○六号楼),正式成立了。当时席的代表十二,代表了约五十个员。毛泽东同志代表湖南的组织。当时会议室的布置很简单,只有菜台,周围可坐十余

“中国共产次全国代表会通了中国共产的第章(引者注:应为中国共产的第个纲领。中国共产章是中共“二”通的),选举了的中央机关,组织了中国共产。从此,在中国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标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指南的、统的中国工阶级的政

就在消息见报的当天午十时,海市市陈毅以及潘汉年、方毅、刘胜、陈丕显、王尧山等赶往业路,参观了中共“”会址。

当天,苏联塔斯社记者闻讯,也赶到业路。于是,在海发现中国共产”会址的消息,迅速传到了国外。

,那时,业路七十六号的“恒昌福面坊”几个字,仍刷在墙。屋里,则挂起了马克思像、列宁像以及毛泽东手迹“星星之,可以燎原”。

这年冬天,国家文管理局局王冶秋从北京,参观了中共“”会址之,说了番很重的话:“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布置应该完全恢复当年原状,使馆景仰者能想象当时景生肃然起敬之。”于是,马克思像、列宁像、毛泽东手迹被取了——因为当年开会时,墙没有挂。于是,“恒昌福面坊”招牌被铲掉了,巨的“酱”字被铲掉了,外墙的石灰被铲掉了,“混墙”成当年的清墙——了青砖与砖。

王冶秋还叮嘱:“成模型北京。”

模型在九五三年好了。这年六月十九,中共海市委派沈子丞带着模型往北京,到中共中央宣传部。

王冶秋、胡乔木看了模型之,转呈毛泽东、董必武观看。

董必武看了说:“是这座子。”

毛泽东看了则说:“包惠僧去海看看。”

于是,九五三年八月十,中共中央宣传部李兰天、杜民奉命到北京西四羊市街四十八号,寻访务部研究员、五十九岁的包惠僧。本名包享,又名包晦生,改名包惠僧。也是中共“”的席者,历风风雨雨,九四九年十月从澳门返回北京,安排在务部工作。毛泽东记起了这位老朋友,写点回忆文章,并到海实地踏勘。

九五四年三月,包惠僧与李书城夫薛文淑海。包惠僧中共“”,而薛文淑则是当年望志路○六号的女主们详回忆当年的景,使中共“”纪念馆的布置越越接近于原貌。只是薛文淑指会议是在楼开的,时定——因为李达说是在楼开的。当然,薛文淑的回忆,显然比李达可靠。因为薛文淑是那里的主,天天在楼吃饭,餐桌是那张方桌,而中共“”的代表们是围着方桌开会的,理所当然是在楼

,薛文淑没有席会议,而李达是中共“”代表,李达的话必比薛文淑更富有权威——管李达只在那里开几天会。们仍遵从李达的意见,把会议室布置在楼,供瞻仰。

九五六年节,事先没有接到任何通知,辆轿车驶入业路。从车者,留着髭须,那面孔是报照片里常可见到的。哦,是最民法院院、中共“”代表、七十岁的董必武!

董必武作了“裁决”。说:“当年开会在楼,而是在楼,会议室应该布置在楼。”

董必武说了令的理由:“当时似现在,家有女眷,们怎么好走到楼去开会呢?何况那时们的会议还有外国参加。”董必武的话,锤定音。从此,那方桌从楼搬到楼,完全恢复了历史原貌。董必武致勃勃,当场挥毫题词。借用《庄子·篇·间世》的句话,写自己的无限慨:“作始也简,将毕也巨。”(《庄子》原文为:“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这八个字,概括了中国共产从小到、从弱到强、从“简”到“巨”的历程。中共“”纪念馆自从九五二年建立以,至二○○三年六月已经累计接待了海外参观者千多万次。

如今,中共“”纪念馆的展览场地已经显得狭小,自九九八年六月起开始扩建——原纪念馆保持原貌,在西面新建幢仿造海石库门式的建筑。扩建之,陈列面积比原先扩了四倍。

大家正在读